身在帝都 当我向人介绍北京的时候 总是绕不开一个问题 什么最能代表 拥有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城? 是故宫? 是颐和园? 还是天坛?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在建筑学家眼中 最能代表北京城的建筑物 不是那些耀眼的皇家建筑 而是隐藏在胡同市井中 至今仍充满烟火气的 北京四合院 (鼓楼下的四合院,摄影师@蒋晨明) ▼ 这种看似平凡的建筑 几乎贯穿北京城的历史 融入北京城的血脉 甚至北京城本身 就是无数四合院的超级组合 01 起源 大约6000-7000年前 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 散布于中华大地 他们摆脱穴居、巢居的生活 开始建造房屋 最迟至距今约3000年的 西周时期 古人已将多个房屋围合在一起 形成以庭院为中心的 合院式建筑 (陕西岐山县凤雏村西周宫室复原,为典型的合院式建筑,也是我国已知最早、最严整的合院式建筑实例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 ▼ 合院式建筑外观封闭 内部营造出宁静、安全的生活环境 且房屋组合灵活 可以营建出丰富的居住空间 之后 合院式建筑 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 从汉代画像砖 (汉代画像砖中的合院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 ▼ 到唐代敦煌壁画 (合院作为庭院的一种,在下图的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出合院式格局,观点出自马炳坚《北京四合院建筑》) ▼ 再到宋代绘画 (合院作为庭院的一种,在下图上可以看出合院式格局,观点出自马炳坚《北京四合院建筑》) ▼ 元明清时期 合院式建筑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从东三省的东北大院 到江浙的“四水归堂” 从徽州的“马头墙式” 到云南的“一颗印” 越向南,院落越窄小 正所谓“无庭院不成居” 合院式建筑 在中华大地的沃土上 扎根延续了数千年 北京四合院 正是其中一支 (庭院空间地域分布示意,制图@张靖&陈思琦/星球研究所) ▼ 而让北京四合院脱颖而出的机会 出现于元明两代 作为大一统王朝 元明两代定都北京 数以万计的各地富豪、朝廷大员 皆在北京大修宅院 更有十万工匠、百万民夫 来营建皇帝居住的宫城 四合院则成为 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的理想选择 (元明二代北京发展示意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 ▼ 我们先从平民说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