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交通出行
公园景区游玩
情况如何呢?
这是一个特殊的假期
这是一个别样的节日
注定了我们的经历
“与众不同”
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容军表示,“五一”假期,交通压力主要集中在假期首日出京方向、假期第四日和最后一日下午至晚间进京方向。
昨天,部分高速公路出京方向交通流量快速上升,特别是京承高速出京方向交通压力较为集中。
“五一”假期首日,北京南站客流增长明显,发送旅客8.7万人次,创春节之后单日发送量新高。
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20万人次。
有亲历的网友称:
五一节假日出京的人依然不多,火车站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,因为车次减少了的原因,列车上的座位基本都坐满了。
“五一”假期的首日,记者从大兴机场了解到,大兴机场旅客进出有序,整体运行平稳。
根据计划,大兴机场全天执行航班144架次,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0.7万人次。根据预测,5月1日、5月2日大兴机场会迎来旅客集中出行。5月4日、5月5日将迎来旅客集中返程。
据网友反映,首都机场的人也不多。
五一期间,包括颐和园、北海等20处核心景区以及八达岭、十三陵等80处等级景区都已陆续恢复开放。
大觉寺、鹫峰、海洋馆、香山革命纪念馆、中塔及海底世界暂不开放。
外出游园前,请大家提前查看景区是否开放、需要预约及实名等信息,游园时,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,查验健康码,分时限流,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,不扎堆不聚集。
五一假期第一天的清晨,大批民众佩戴口罩,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。


故宫在闭门谢客97天后,昨天重新开门迎客。现场游客并不算多,均佩戴口罩,间距1.5米有序排队。
目前故宫实行预约、错峰、限流参观,每日限流5000人,上、下午分别3000人和2000人。
自故宫宣布5月1日开放后,仅95分钟,5000张门票售罄;不到12小时,5天累计25000张门票全部秒光。


5月1日一早,久违了的国家博物馆恢复开放,17项大展重新开放,观众半天可览上下五千年。
此次开放,国博不仅将每日客流上限下调到3千人,而且精细地分了三个时段预约。


五一劳动节第一天,登上长城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成为很多市民朋友的选择。
八达岭长城景区落实佩戴口罩、测量体温、查验健康码和个人轨迹、保持安全距离等疫情防控措施,最大程度的保障游客游览安全。官方特别提醒:严禁刻画长城。


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者和世界文化遗产,颐和园多次承担外事任务,也形成了一条国宾游览路线。
此次“五一云畅游·寻脉颐和园”线上活动,我们以国宾线路为基础,三天设定了三条主题线路:5月1日为“乐人”线,5月2日为“乐水”线,5月3日为“乐山”线。
沿着清代帝后政治和生活的轨迹,感受颐和园“昔日皇家园林,今日百姓乐园”的时代变迁。
香山地区山上停车场仍然关闭,山下香泉环岛南北两侧停车区共1千多个车位,9点前基本饱和。游客可以乘坐西郊线和公交车前往香山、植物园,入园高峰10点到11点。


北京植物园实行实名网络预约购票,门区将不在进行现场购票。
预约购票需提前一天以上,购票成功的游客须带预约购票身份证原件从公园南门、东南门处入园。
“首都园林绿化”官方微博、微信也开通了预约入园渠道,方便市民通过手机在线预约。
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介绍,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近70%的旅游景区已有序开放。
泰山景区全面实行实名制预约购票。严格执行接待量不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30%(3.4万人)要求;游客瞬间最大承载量达到25%(1.8万人)时启动预警机制、延缓进山;达到单日最大承载量25%(2.9万人)时暂停售票、限时进山。
视频显示,五一为看日出游客排队等候登泰山,景区现场开启“人从众”模式,现场拥挤不堪。
来到西湖,断桥是游客们必打卡的一站。为了控制人流量,断桥景点采取由外及内的圈层管控,最大游客量不超过断桥桥面承载量的30%。
不仅如此,断桥地面多了一米间隔线,还有红外线测温仪实时监测游客体温。

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九寨沟景区每日游客限流1万人次,游客需在入园前一天18时前预约购票,每天入园截止至当天12时。5月1日上午9时,九寨沟景区5月2日的网络预售门票已售罄。
这意味着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九寨沟景区将在5月2日迎来客流高峰。
黄果树景区严格执行疫情期间当日游客最大承载量不超过10500人的规定,截止5月1日10:00,景区已到达当天规定最大接待量。
游客到黄果树景区需至少提前一天网上实名预约,未预约到门票的游客请合理安排行程、错峰出行,选择安顺的其他景区游览。


武汉成为疫情后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。
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《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》,报告显示,武汉成为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。
北京位列第二位,其后依次是重庆、上海、厦门、杭州等。
5月1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五一首日假日旅游信息。首日全国假日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,全国A级旅游景区开放8498家,约占总数的70%。

这个假期
你过得开心吗
抗疫非常时期
咱们一起守护
健康最重要哦